“我们不是把裂缝糊上,而是让隧道重新长骨头。”这是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护隧先锋团队负责人苏雄心常挂在嘴边的话。近日,这支年轻的团队凭借《隧道病害应急修复材料与治理技术领航者》项目,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赛区勇夺金奖,用青春力量为隧道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图1 “隧道病害应急修复材料与治理技术领航者”决赛现场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万公里运营隧道中,60%存在衬砌开裂、渗漏水等病害,年维修费用高达500亿元,传统修复材料返修率达65%。2023年暑假,西延高铁工地的一幕深深刺痛了苏雄心——工人顶着烈日抢修衬砌空洞,注入的浆液几个月后便随裂缝再度渗出。“不能再让隧道‘带病工作’了!”这位高铁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带着四位同学,在彭磊老师指导下组建团队,开启了“让隧道重生”的攻坚之路。
实验室里的700多个日夜,见证了这群年轻人的蜕变。为研发速凝高强修复材料,他们在刺鼻的化学试剂中反复调试配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300多组实验数据。当第76次试验终于实现“20分钟初凝、1小时强度达C30”的突破时,曾因配比失误摔碎烧杯而抹泪的材料组同学,已能熟练操作扫描电镜分析微观结构。苏雄心则从最初连PPT都做不熟练的“科研小白”,成长为能带领团队拆解技术难题的核心——他主导研发的双组份修复材料,粘结强度超1.5MPa,经500次冻融循环后强度损失率仍低于8%。
图2 隧道病害修复材料研发
2024年11月,成昆铁路月直山隧道成了检验成果的“战场”。面对拱顶4.2%的空洞率,苏雄心带着团队研发的制浆-注浆一体机,在狭小的作业空间里连续奋战36小时。当检测数据显示空洞率降至0、衬砌强度提升32%,直接节省73万元维修费的那一刻,曾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紧张的队员们,已能从容与施工队沟通技术细节。此后,西康高速秦岭终南山隧道0.1mm微裂缝75%的注浆饱满度、西安地铁2号线提前5小时解除限速的战绩,让“护隧先锋”的名号在业内传开。
图3 现场施工应用
“从剪映门外汉到剪出高分路演视频,从惧怕答辩到清晰阐述技术优势,我们用一个学期完成了别人两年的成长。”苏雄心感慨道。如今的他,不仅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4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第一申请人,更带领团队拿下多项省级赛事荣誉。全国劳模梁迪的评价道出了这份成长的价值:“过去隧道维修是‘头痛医头’,现在有了‘护隧先锋’,真正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在陕铁院“产教融合”土壤的滋养下,这群曾经历高考失利的年轻人,用创新证明:当青春理想与交通强国战略同频,平凡的追梦人也能成为行业的“领航者”。正如苏雄心所说:“让每一条隧道都能‘健康呼吸’,这是我们对‘大国工程’最踏实的告白。”